
醫院清潔消毒所使用的漂白水
接上篇,因為醫院院內感染是一個需要認真看待的問題,感染管制措施多年來在各醫院建立與執行,也不斷的更新,我們看到近年來醫院對漂白水濃度也開始注意,懷疑廠商提供的濃度是否為穩定值,以下是收集了一些發表在學術研討會的公開論文,至少有三家醫院,都檢查出有問題,有一家醫院的結果更是驚人,沒有一個樣品合格。

可能買到濃度為6%的漂白水嗎?
漂白水是屬於環境用藥,目前中央主管單位是行政院環境保護署,負責管理並核發許可證照,依「環境用藥許可證申請核發作業準則」第3條規定,次氯酸鈉濃度在6%以下者,免申請環境用藥許可證。因此,大部分的廠商為了免除申請許可證,出售的濃度都低於百分之六。如果廠商販售6%的漂白水而沒有許可證的話是違法的。 常用的漂白水製造方法,是由最上游的化學工廠在低溫環境下,利用濃度為12%的氫氧化鈉溶液,灌入氯氣至飽和,製成12%的次氯酸鈉,再賣給各地區的中游化學工廠,中游化學工廠以一比一的比例和自來水稀釋成為號稱製造濃度為6%的漂白水。 實際上,上游化學工廠,灌入氯氣的動作一結束開始,次氯酸鈉濃度就開始下降,再裝進運送的槽車,打入中游化工廠的儲存槽,因為降解與歧化的作用,漂白水不會是原來的濃度12%。接著,中游化學工廠加上一倍自來水的時候,稀釋出來的漂白水,也可能低於原來濃度的一半,也就是5-6%之間的濃度,甚至於更低,至於濃度實際上是多少,就視乎該趟運輸、溫度、儲存、加水水質質量與方式、及是否均勻的條件而定。重點是,買賣濃度在6%以下的漂白水,目前是不需要申請許可的,